网站导航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网上直播_中国人大网
时间:2023-09-06 21:12 点击次数:161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情况报告进行专题询问。中国人大网图文实录。

  今天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情况报告进行专题询问。中国人大网图文实录。

  各位委员、各位同志,现在开会。28日上午全体会议听取了国务院关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29日下午分组会议对国务院报告进行了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充分肯定国务院的工作,认为报告真实客观,查找问题准确、提出建议可行,普遍赞同这个报告。今天上午我们举行联组会议,结合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关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开展专题询问,这是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第一次专题询问。

  国务院高度重视这次专题询问。国务院副总理刘国中同志代表国务院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到会的国务院组成部门负责同志还有: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同志、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同志、财政部部长刘昆同志、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同志、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同志、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同志、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同志、国务院副秘书长郭玮同志。

  按照法定程序,会前已有5位常委会组成人员报名发言询问。他们是庞丽娟、唐华俊、丛斌、许为钢、王刚委员。今天的会议先请这5位委员发言询问,在他们发言询问结束后,其他出席、列席人员要求发言的,可以举手申请发言询问。

  谢谢委员长。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头等大事,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时,对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进行了具体部署。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请问,国务院下一步将如何通过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政策,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提供保障?谢谢。

  受李强总理委托,我代表国务院及各部门,感谢全国人大常委会结合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关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开展专题询问工作。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国务院及各部门工作的重要方式,也是支持和帮助我们做好工作的有效举措。

  粮食安全在国家安全中处于极端重要的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确立“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观和“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有效保障了14亿多人的粮食安全,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进入新时代新征程,习总书记继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作出总体部署后,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进行系统部署,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全国人大高度重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工作,乐际委员长多次调研指导并作出重要批示,全国人大常委会继专题部署开展种子法实施情况检查和专题审议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后,这次又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关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必将有力推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

  当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总体进展顺利,成效明显。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稳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工作形势依然严峻,必须坚决按照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关于下一步如何通过完善政策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提供保障,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向大会的报告中已经作了汇报,这中间,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学习贯彻好习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新征程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总书记和党中央的部署要求切实贯彻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工作的各领域、全过程,通过全链条、各环节共同发力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提供保障。为此,国务院将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完善提升粮食产能政策。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提升粮食产能仍然是首要任务。为此,我们将“硬件”“软件”一起抓,既抓物质基础,又抓机制保障。在物质基础上,聚焦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大力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强化藏粮于地,就是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循序渐进推动违规占用耕地整改复耕,制定和落实好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持续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强化藏粮于技,就是加大种业振兴行动和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力度,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集成配套运用,依靠科技手段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机制保障上,着眼调动农民种粮和主产区抓粮积极性,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落实机制。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就是围绕农民种粮能挣钱,完善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政策体系和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方式,让种粮农民在经济上不吃亏。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就是加大奖补力度,探索建立产销区多渠道利益补偿办法,让主产区在抓粮上得实惠、财政上得好处。健全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落实机制,就是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层层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推动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切实把抓好粮食生产的责任层层落到实处。

  二是健全粮食加工流通政策。粮食加工流通一头连着种粮农民,一头连着消费者,对全链条保障粮食安全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我们将围绕促进产销两旺,着力抓好收购、运输、加工、销售四个环节。收购上,在完善政策性收购政策、更好发挥托底作用的同时,鼓励多元化主体积极开展市场化收购,促进优粮优价。运输上,针对现在粮食生产集中度高、跨区域粮食调运量大等可能带来的脱销断档风险,加大粮食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积极发展多式联运,促进流通顺畅。加工上,进一步推动优化布局,既让各地都有一定加工能力,确保紧急情况下能把原粮加工为成品粮,也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加工,促进粮食生产和地方经济发展“双赢”。销售上,强化底线思维,加强城乡应急供应网点建设,健全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做好市场调控和应急配送,确保供应充裕、价格基本稳定。同时,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

  三是完善粮食储备政策。我国地域广阔,自然灾害频发,粮食稳定生产面临的风险很大,保障粮食稳定供应,必须要有完善的储备体系。我们将推动粮食储备设施优化升级,进一步完善粮食储备管理机制,严厉打击涉粮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管好用好储备粮。

  四是完善多元食物供给和粮食节约减损政策。保障好14亿多人的粮食安全,既需要拓宽思路、广辟食物来源,又需要立足自身、加强节约减损。为此,我们将开源节流并举,全面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在加强多元食物供给方面,积极顺应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对多样化食物供给的需求,充分利用我国耕地之外的林地、草地、江河湖海等丰富资源,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木本油料、森林食品、草原畜牧业和渔业,积极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探索发展生物科技产业,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在加强节约减损方面,针对当前食物采收、储运、加工、销售、消费等环节的“跑冒滴漏”问题,加强减损技术措施落实和全社会节约粮食宣传引导,健全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机制,久久为功推进粮食节约减损和健康消费不断取得新进展。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除了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举措,还离不开法治保障。我们将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推进相关立法,制定实施好粮食安全保障法、耕地保护法等法律,不断强化粮食安全的法治保障。

  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不断提高政治站位,牢记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政策体系,在全国人大的监督下,将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不断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坚决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

  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是保障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2020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实行党政同责,“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习总书记对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也有明确具体的要求,“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有责任保面积、保产量,饭碗要一起端,责任要一起扛”“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把粮食这一国之大者扛在肩头”“把粮食安全这类党中央交办的大事要事办好办妥”。请问,下一步在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方面有什么考虑和安排?谢谢。

  谢谢委员长,谢谢唐华俊委员的提问。实行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是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任务。党中央、国务院今年印发了相关文件,将之前的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和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合并,明确了对地方党委和政府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的要求。为做好相关考核工作,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各省(区、市)签订了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书,压实地方和部门责任;成立了国家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考核工作组,制定了工作规则;制定了考核评分细则,明确各项指标评分要求。近期我们部署启动了2023年度考核工作,对考核工作时间安排和部门任务提出明确要求。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考核工作做实做细,严格考核,提高考核工作质量,强化考核结果应用,注重推动发现问题整改,形成考核工作闭环,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推动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取得实效。

  以上是我的汇报回答,欢迎唐华俊委员和各位委员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我们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谢谢。

  粮食安全是指应该保证人们能够得到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一方面是指在数量上确保粮食产量充足,另一方面是指在质量上粮食要保障人们的健康,而不会因为食用带来疾病或损伤。粮食质量安全是粮食安全的重要评价指标。近年来因农药和化肥粗放使用、储存不当等因素,造成粮食品质下降,形成了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危险因素。保证粮食质量安全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和关注的重要民生期盼,请问如何在粮食生产的整个链条中,即种子研发、田间管理、运输、储存、加工等环节确保粮食安全,对这个问题国务院有什么考虑和举措?谢谢。

  习总书记强调,今后农产品保供,既要保数量,也要保多样、保质量。现在我国吃得饱的问题基本已经解决,吃得营养安全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农业农村部将在保障粮食数量的基础上,加大政策支持,强化科技创新,加强指导服务,着力推进粮食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增加绿色优质粮食供给。

  第一,强化育种创新调结构。农业农村部将围绕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生物育种重大专项实施力度,着力选育一批产量高、性状优、抗性好的粮食品种,推广一批强筋弱筋小麦,优质食味稻、高油高蛋白大豆等优质品种,多产粮、产好粮。

  第二,推进绿色生产优品质。当前,亟需解决的是化肥农药利用率不高的问题。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化肥农药利用率已经提高到了41%以上,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农业农村部将积极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深入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广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见效的简单易学技术,引导农民加强田间管理,科学合理施肥,增加有机肥用量,规范用药时间、用药剂量、用药品种,推进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让产地环境净起来。同时,加强粮食产地烘干能力建设,鼓励农民改善储粮条件,重点解决“地趴粮”的问题,避免因储存不当造成品质下降。

  第三,强化品牌建设提质量。下一步,我们将以品牌建设来倒逼质量提升,健全农业品牌标准,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全面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加强质量安全监管,打造一批地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一批竞争力强的企业品牌,培育一批“大而优”、“小而美”、有影响力的粮油品牌。

  谢谢丛斌委员的提问,这也是人民群众非常关心的问题。习总书记强调,要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刚才唐部长讲了田间管理方面的重要性,我们都非常赞同。田间管理对粮食质量非常重要,产后的运输、储存、加工等环节对保障粮食质量安全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粮食质量安全的系列重要论述,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多措并举、统筹协调,强化粮食质量安全管理,已经或者下一步要重点开展的工作有四个方面。

  (一)健全粮食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发布实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强化粮食流通各环节质量安全管理要求。制修订《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办法》《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

  (二)持续完善粮食标准体系。一是储存环节,发布氮气气调储粮技术规程等一批绿色储粮技术标准,提升储备品质。二是运输环节,发布散粮集装箱装卸作业操作规程、粮食运输技术指南等,指导加强火车、汽车、船舶等运粮载具操作管理,降低粮食运输质量下降的风险。三是加工环节,制修订小麦粉、大米、菜籽油等一批国家和行业标准,引导适度加工,提升粮食加工品质。四是出库环节,建立健全出库检验制度,未经质量安全检验的粮食不得销售出库,禁止不符合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和食品生产企业。

  (三)强化全链条粮食质量安全管控。一是收购环节,开展粮食质量安全指标常态化监测,每年采集检验样品,掌握新收获稻谷、小麦、玉米、油料等主要粮食品种质量安全状况,从源头上把好粮食质量安全第一道关口。针对气候异常变化、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可能影响粮食质量的突发情况,及时开展应急监测和专项监测。对检测出的重金属超标、真菌毒素超标、农药残留超标等粮食进行闭环管理,严把粮食入库关。二是储存环节,强化储备粮食质量管控,确保常储常新、质量安全。组织开展全国政策性粮油年度库存检查,并对各类粮食库存开展质量抽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置。三是生产和经营环节,加强对大米、小麦粉等成品粮生产经营监督,严格生产许可审查和日常监督管理,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四)构建多层次检验监测体系。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全面提升粮食质量安全检验机构功能,强化各地方检验监测技术培训及考核,提升检验人员技术能力和水平,保障粮食质量安全。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事关人民生活、社会稳定的大事。国务院有关部门将深入贯彻习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做好粮食质量安全标准制定、监督执法、处罚问责等工作,指导地方进一步强化生产源头治理和产销全程监管,压实地方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以更大力度抓好粮食质量安全,让人民吃得饱、吃得好、吃得放心。

  以上是我的回答,欢迎丛斌委员和各位委员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我们各环节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帮助我们把这一关系百姓切实利益的工作做得更好,让群众放心满意。

  粮安天下,种为粮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目前,我们基本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但从全局看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在某些领域和环节上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想问的问题是,我国在种源安全方面如何“扬长补短”,国务院有关部门下一步在加快推进种业振兴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谢谢。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种业发展,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对种质资源保护、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和市场净化五个方面作出系统部署,我部正在牵头推进。

  对于我国种源安全,我们分析有三个基本判断。一是在“有没有、保生存”问题上是有保障的。目前我国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已经超过95%,主要粮食作物特别是水稻、小麦两大口粮的种源完全自给,并且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畜禽、水产核心种源自给率分别超过75%和85%,能基本立足国内需求,满足我们自身的用种需要。二是在“好不好、高质量”上有些品种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玉米、大豆的亩产水平只有国际先进水平的60%左右,生猪饲料转化率仅相当于国际先进水平的80%左右,耐储存番茄等设施蔬菜品种进口占比较大。值得欣慰的是,2021年我国培育出了3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白羽肉鸡品种,打破了国外长期的垄断。三是在“强不强、竞争力”上仍存在一些突出的短板。主要是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够、自主创新的能力不强、种业企业竞争力不足等等。我国目前保存的农作物种质资源超过了53万份,但精准鉴定和开发利用率还偏低。农作物种业企业规模小,研发投入少,竞争力也弱。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聚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开展了最大规模的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新收集了一批种质资源,突破性取得以国产白羽肉鸡、华西牛和基因编辑工具研发为代表的一批标志性成果,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国家作物种质资源新库,打造了由270多家企业组建的国家种业企业阵型,初步建立起了商业化育种体系。

  下一步,我部将继续集中力量打基础、促创新、强政策、抓落实,努力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一是加强鉴定利用。抓紧完成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全部大豆、玉米种质资源的精准鉴定,挖掘一批高油高产大豆、耐密宜机收的高产玉米等优异种质。

  二是加快育种创新。培育推广一批高油高产大豆、耐密高产玉米、短生育期油菜、再生稻、耐盐碱作物等优良品种。

  三是打造领军企业。完善财政、金融等扶持政策,推动优势企业与科研单位、金融机构、制种基地对接合作,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

  四是建好种业基地。大力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和制种大县奖励政策,加快建设海南国家南繁硅谷,优化提升国家级种业基地。

  五是净化市场环境。健全以知识产权保护为重点的种业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全链条全流程监管机制,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等违法行为,营造种业振兴的良好环境。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基,而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的种粮积极性是打牢粮食安全基础的关键。2013年,习总书记就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一定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2022年,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既不能让种粮农民在经济上吃亏,也不能让种粮大县在财政上吃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当前我国种粮成本增加,比较效益不高,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呈现了下降的趋势,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不健全,产粮大县粮财倒挂的问题突出。我的问题是,在提高农民种粮收益、健全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方面,国务院有关部门下一步将具体采取什么措施予以保障?谢谢。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根本得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到山东调研的时候,山东农民讲,只要种粮能赚钱,国家粮食就安全。近年来,国家不断地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为粮食连续稳产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些年粮食生产成本增加较快,粮价基本保持稳定,种粮比较效益偏低的问题比较突出,“产粮大县、财政穷县”的现象仍然突出,农民务农种粮和地方重农抓粮的积极性一定程度有所影响。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初步考虑从三个方面谋划一批实招硬招。

  一是政策保本稳收入。重点是健全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政策体系,稳定实施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稻谷补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落实好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让农民愿保尽保、应赔尽赔,推进价格支持稳预期、收入补贴保成本、保险扩面降风险,让农户种粮能够有起码的合理收益。

  二是经营增效提收益。从调研情况看,农户自种、流转土地种、生产托管种这三种经营方式,目前看实行托管的效果最好,成本最低、收益最高。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支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两类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同时加快发展代耕代种、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支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多措并举降成本、提效益。

  三是利益补偿增动力。重点是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制度化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努力让主产区重农抓粮不吃亏。重点是加大中央财政对主产省的倾斜力度,推动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引导产区与销区通过建立异地储备,建设优质商品粮基地等方式开展产销协作,支持主产区建设一批链条完整、带动力强、辐射范围广的粮食产业集群、产业园,积极发展粮食精深加工,提高就地加工转化能力。

  近年来,财政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支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聚焦提高种粮农民收益方面,支持实施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稳定种粮预期;及时发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稳定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加大粮食保险支持力度,于2022年实现对主产区产粮大县全覆盖。在聚焦调动主产区积极性方面,持续加大产粮大县奖励力度,资金额度实现“18连增”,获奖产粮大县达1000多个,粮食产量占全国80%左右。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重要内容。下一步,财政部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财政职能,积极履职尽责,进一步谋实策、出实招、办实事,支持鼓起农民和主产区的“钱袋子”,更好地装满国家的“米袋子”,重点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力提高农民种粮收益水平,让农民有钱赚、有奔头。一是坚持并落实好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合理确定最低收购价水平,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底线,切实发挥政策托底作用。二是加强并完善种粮奖补政策,稳定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优化补贴政策,确保广大农民直接受益,继续安排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三是推动农业保险提质增效,稳步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逐步完善农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有效发挥农业保险风险保障作用。

  (二)加大粮食主产区支持力度,让主产区得实惠、有发展。一是完善农业相关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粮食主产区支持。二是完善产粮大县奖励政策体系,巩固“产得多、奖得多”的激励成效。三是配合相关部门支持加强产销协作,使产销区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促进产区粮食产业加快发展,销区粮源更加稳固。

  耕地是保证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的前提和根本,农田水利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习总书记反复强调,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粮食发展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近年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不断强化耕地保护责任落实,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牢牢筑起了粮食安全的压舱石。请问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在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方面有什么安排?在强化农田水利建设方面下一步将采取什么措施?谢谢。

  谢谢徐淙祥代表。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粮食生产与耕地是毛和皮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习总书记特别强调,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自然资源部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多措并举,全力推进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地见效。近两年,全国耕地总量持续减少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但形势依然严峻。一是受种粮比较效益低的影响,有的地方耕地净减少的态势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非粮化”、“非农化”冲动依然强烈。二是各类建设不可避免还要占用一定数量的耕地,但是城乡建设用地为降低成本主要依靠外延扩张,利用较为粗放,各类园区“圈占”、闲置浪费耕地问题依然突出。三是违法违规用地问题仍较为突出,部分地方仍然违规侵占耕地挖湖造景、超标准建设绿色通道,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点多面广时有发生。四是全国宜耕的后备资源越来越少,通过新开垦补充耕地难度越来越大。

  下一步,自然资源部将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采取过硬实招,切实守牢耕地红线。

  一是稳住耕地总量。加快推进省市县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审批,把18.65亿亩耕地保有量和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逐级分解到县、乡,落实到地块,并上图入库,确保可以考核、可以审计、可以追责。

  二是优化耕地布局。推进实施经济奖惩措施,促使南方省份有序恢复一部分流失的优质耕地,遏制“北粮南运”格局进一步加剧;因地制宜推动耕地下山、果树林木上山上坡,促进农业生产空间布局更加符合自然地理格局和农业生产规律。期间,要留出合理的过渡期,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

  三是压实省级责任。配合各有关部门对省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对突破耕地红线等重大问题实行“一票否决”。

  四是严控各类建设占用耕地。确需占用的,要统一纳入占补平衡管理,落实数量相等、质量相当的补充耕地。坚持“以补定占”,把净增加的耕地数量作为批准占用的前提,先补后占。

  五是着力盘活存量。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推进以“存量”换“增量”,以“地下”换“地上”,以资金、技术换空间,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从源头上减少对耕地的占用。

  六是严格督察执法。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占用耕地行为。每年开展耕地保护督察,今年上半年已经通报了67个典型违法案件,公开约谈了12个地市,下半年还要进一步通报约谈。同时,配合有关部门推动出台耕地保护法,严密耕地保护的法治体系。请各位委员、各位代表继续支持、关心、监督我们的工作。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感谢徐淙祥代表对农田水利的关注和关心。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国的气候特点和基本水情决定了农业丰产丰收离不开灌溉的保障。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耕地灌溉面积10.55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5%,生产了全国77%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历史和实践都证明,要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必须进一步强化农田水利建设。为此水利部将采取三项措施:

  第一,完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十四五”期间完成对全国1200多处大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打通农田灌排“最后一公里”,形成从水源、骨干渠系到田间末端的灌排体系,预计可新增恢复灌溉面积178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17亿亩,增加粮食产能约190亿斤。

  第二,进一步发展灌溉面积。加快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优化水资源配置总体格局,促进水资源在时间层面以丰补枯,跨期平衡,在空间层面南北调配、东西互进,突进重点水源建设,充分挖掘现有工程调蓄能力,有效增加农田灌溉面积。“十四五”期间新建30处大型灌区,预计可新增灌溉面积150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980万亩,增加粮食产能约70亿斤。到2035年农田灌溉面积发展到约12亿亩,比现状增加约1.5亿亩,比现状增加粮食产能约1100亿斤。

  第三,做好水旱灾害防御。据统计,在影响粮食生产的自然灾害中,水旱灾害约占70%,其中干旱灾害约占60%。因此,我们将不断健全流域防洪抗旱工程体系,强化防洪抗旱基础。加强大江大河和骨干水库防汛和蓄水调度,提前储备抗旱水源。针对旱情影响,根据灌区水源和预期来水情况,精准范围、精准对象、精准时段、精准措施,全力保障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需求,将水旱灾害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在去年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再次强调,保障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减损两端同时发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节粮减损工作,要求采取综合措施,降低粮食损耗。当前我国粮食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粮食增产的难度和粮食供给保障的压力不断加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我想问的是,下一步在推动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约减损方面,国务院相关部门将会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谢谢。

  习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了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对全产业链节粮减损作出了系统部署。农业农村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扎实推进粮食生产环节节约减损。

  一是防灾减灾减损失。近年来,农业灾害异常性、突发性、极端性特征越来越明显,高温干旱、洪涝、台风等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病虫害也多发重发,这是造成粮食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年夏粮收获期间,黄淮海地区遭遇了严重的多年不遇的“烂场雨”,造成了夏粮减产25.5亿斤。下一步,我们要加强高标准农田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升排灌能力,加快补上履带式农机、应急排涝机具、移动式烘干设备等救灾设施短板。健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从根本上建立防灾减灾的长效机制。

  二是机收提效减损失。这个环节非常重要。近年来,农业农村部门积极推进机收减损,去年小麦、水稻、玉米机收的平均损失率分别是1%、2.2%、2.4%,比常年降低了大约1-2个百分点。夏粮机收损失减少1个百分点,就能挽回25亿斤左右粮食。下一步要加快研发应用智能高效精准的收割机械,在“三夏”、“双抢”、“三秋”等重要时节,加强农机手培训,提升规范作业水平,组织机收减损大宣传大比武系列活动,尽可能降低机收损失率。

  三是减量替代减损失。目前,饲料企业产品中豆粕占比13%左右。专家分析,通过一些必要措施,这个比例还有进一步降低的空间。我们将深入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提高替代蛋白饲料资源添加比例,增加苜蓿等优质饲草料供给,力争把豆粕的使用量降下来。

  四是节约用种减损失。这方面也有一些潜力。受一些种子发芽率低,播期不当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粮食的用种量总体还是偏大的。下一步要研发推广先进适用精量播种机,集成推广集中育秧、精量播种等技术,降低不合理用种数量。从实践看,小麦精播机可节约20%-30%的用种量,还是很可观的。

  尊敬的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谢谢张淑萍委员的提问。习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节约减损工作,反复强调粮食节约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工业和信息化部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的理念,聚焦全产业链各环节,采取多项措施推进粮食节约减损。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粮食生产环节全力保障化肥生产供应,防止“缺肥减产”。一是强化组织协调,发挥化肥周调度及重点企业“一对一”联系机制作用,每周调度、密切跟踪重点化肥生产企业产销存情况,及时研判保供风险,帮助企业解决具体困难,确保完成最低生产计划。二是做好磷肥、钾肥等重点品种保障,引导矿肥一体化磷肥企业立足国内保供需求增加磷矿石产量,提高中低品位磷矿石综合利用率,加大磷矿石销售力度,确保国内磷矿石稳定供应。指导钾肥企业做好国内钾肥稳产预案,合理安排维护检修计划,确保完成钾肥最低生产计划。

  第二,在粮食采收和运输环节,加快提升农机装备节粮性能,确保“颗粒归仓”。一是加快多功能联合收割机等10多个重点农机装备攻关成果的推广运用,作业效率提升30%以上;加强收获机械机收损失率在线检测能力建设,推动高效低损收获机械迭代升级。二是持续推进无人联合收割机、自动驾驶拖拉机等研发应用,加快推动无人农业作业试点,作业效率提升50%以上。三是鼓励汽车企业研发生产先进适用的厢式运输车、散装粮食运输车等专用车辆并推广应用,最大程度减少运输环节损耗。

  第三,在粮食加工环节,着力提升原料转化效率,实现“吃干榨尽”。一是引导粮食适度加工,指导行业协会制定《全谷物食品》团体标准并向行业标准转化,加强全谷物食品营养健康特性宣传,鼓励开发和消费全谷物主食产品。二是提升加工转化率,在面粉加工行业应用轻度磨皮、研磨强度智能控制、高精度分筛等工艺,提高出粉率;在大豆加工行业推广高纤维物料湿法超微粉碎等技术,减少豆渣产生量;在植物油行业推广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低温压榨等工艺,提升出油率。三是推进粮食副产物综合利用,加强功能活性物质高效提取、生物转化及活性保持等技术应用,推动米糠、麸皮、胚芽、油料粕、薯渣薯液等副产物多元化利用。四是藏粮于技,拓展非粮原料来源,实施《加快非粮生物基材料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采用非粮生物质替代传统粮食原料发展生物制造。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认真学习领会习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推动粮食全链条节约减损,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近年来,商务部深入贯彻习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制止餐饮浪费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宴席、自助餐等场景的浪费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下一步,商务部将继续会同相关部门,坚持反浪费与促消费有机统一,推动制止餐饮浪费取得新成效。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完善政策措施。主要有两项工作:一是加快修订《餐饮业经营管理办法》,细化反食品浪费法对餐饮服务经营者、餐饮外卖平台的要求,明确商务系统反食品浪费的职责。二是推动出台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提出制止餐饮浪费的政策措施。

  第二,健全标准体系。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完善制止餐饮浪费标准体系。坚持将制止餐饮浪费作为基础要求纳入餐饮行业标准,推动将已制定的行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二是持续加强标准宣贯。推动餐饮有关行业协会、平台企业积极宣传有关国家和行业标准,结合用餐场景细化标准实施指引,完善餐品信息描述,鼓励行业协会依法依规开展绿色餐饮评价。

  第三,加强督促指导。一是压实地方责任。指导地方商务主管部门推动制止餐饮浪费进规划、进标准、进政策、进活动,推动中央厨房和冷链设施建设,督促餐饮企业切实履行反食品浪费法的要求。二是督促餐饮外卖平台履行义务。加强对入驻餐饮商户的教育引导,进一步强化适量点餐提示,推动商户优化餐品信息描述,积极推广小份菜。三是指导餐饮领域协会加强行业自律。通过发布倡议、组织经验交流等方式,推动树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风气,并将制止餐饮浪费情况纳入相关评选评价的考量因素。

  第四,强化宣传引导。主要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推广典型案例。指导行业协会遴选一批餐饮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减少餐饮浪费的典型案例,推动提升餐饮企业在采购、储存、加工、营销各环节精细化管理水平。二是结合促消费活动开展制止餐饮浪费宣传。在举办中国国际食品餐饮博览会、中华美食荟等促消费活动中,将制止餐饮浪费纳入整个活动宣传计划。三是扩大宣传覆盖面。推动行业协会、外卖平台、短视频平台等开展制止餐饮浪费的公益宣传。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跟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8 门徒娱乐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