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台青接棒 “创”出转型升级新篇
时间:2024-02-03 04:37 点击次数:95

  “一代”靠打拼,“二代”靠创新。东莞的台商二代有的选择接班,有的倾向于另创一番事业。而东莞的创业环境与活力氛围,也吸引着越来越多来自台湾岛内的年轻人。

  随着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台商在东莞的成长,他们的后代长大成人,到了闯事业的年纪。早在2005年6月,在东莞台商协会时任会长郭山辉的支持下,东莞台商青年会成立,被称为“迷你版”东莞台协。青年会初设的定位是推动东莞的台湾青年学习交流、积累人脉,为他们继承企业打下基础。

  站在这方父辈曾经拼搏的土地上,这些年轻人正尝试以自己的方式,书写属于自己的理想篇章。

  作为东莞大银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贤达最近很忙,9月初因工作前往德国的他,要赶在9月7日前回到东莞,为公司参与今年台湾名品博览会而操心。

  “厂二代”“台二代”是吴贤达身上的显眼标签,和很多台湾青年一样,经历留学、毕业、来莞、定居的过程,经历过阵痛,但更多的是收获。

  长期以来,人们倾向于把初代台商看作是创业者,他们的子女则被视为接班人。随着东莞台商二代的年岁渐长,接班的话题在过去十年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受过高等教育的台商二代们回到东莞,最看重的因素是父辈的积累及城市的营商氛围。他们的视野更开阔,更能接受新鲜事物。接班的,将为父辈产业注入新血液;创业的,则希望站在父辈的肩上闯出一片新天地。

  时间来到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时代背景下,“海归”硕士吴贤达面临着两个选择:一是进入很多台湾青年梦寐以求的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年薪三十万;二是回到东莞长安镇,进入父亲的工厂,从基层做起。

  面临选择,父亲也给出了建议:“有句话说‘宁做鸡头不做牛尾’,你是想在大企业里做一颗螺丝钉,还是进入小企业带领一帮人开辟?”父亲的这番话,吴贤达至今记忆犹新。

  决定了,就来东莞。但,登“陆”后的吴贤达觉得自己被“坑了”。当时东莞的城镇化还在发展中,“厂前还是石子路,很难走。”尽管生活质量降低了,他却被东莞人踏实工作、一往无前的拼劲打动,“每个人都很拼命地为企业谋发展。”

  经历两年锻炼,正以为自己工作走上正轨时,2010年一天,吴贤达被员工告知“总经理消失了”。彼时正是月末,财务急道:“公司账上没有资金了,员工薪水怎么办?”吴贤达告诉记者,这是他遇到的第一个困难,从解决员工薪水开始,挑起总经理的担子。

  好不容易适应了总经理的职责,一年后,难题又来了。“当时公司最大的客户倒闭了,我们无法按期向供应商支付资金。”吴贤达提到,那个时候白天就在工厂,晚上回去和供应商对谈,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后来,供应商松口延缓半年时间付款,“这对公司来说是个很大的帮助。”

  在一次次的应对难题中,吴贤达也从父辈身上学习到很多经验,“比如要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困难,谦虚待人。”

  提起与父亲的不同,吴贤达更愿意结合时代发展来看,“父亲喜欢凡事亲力亲为,而我更喜欢科学管理,用规章制度管理人才。”因此,吴贤达愿意在管理工具的升级上投入成本,“我觉得这是时代的发展带来的变化之一。”

  如今,吴贤达来东莞已过去了15年,随着城市的发展,生活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开始享受在东莞忙中偷闲的生活。

  去年,他接受了长安台商协会会长一职。“当年来到东莞,面对‘一点一线’枯燥的工厂生活,协会帮助我交友、为我在工作中答疑解惑,后来也成为公司对接政府的桥梁。”谈起长安台商协会,吴贤达很有感触。他认为“会长”可大可小,往大了说代表长安200多家台企,往小了说需要做好每一个细小的服务,“只有大家都认可你,你才是会长。”

  除了总经理和会长,吴贤达还有另一个身份。他常常在视频号分享一些“生意经”,是一位新媒体博主。一开始是为了推广业务,如今更多的是与同行交流、学习,虽然与初衷有出入,但吴贤达却不在意,“凡事只有做了才能知道它真正的意义。”

  “厂二代”吴贤达现在已为人父。记者问道,等到孩子长大,会让孩子继承工厂,还是建议他前往更大的世界?吴贤达笑言:“我会支持他的任何决定,就像我父亲对我那样。”

  在“翘鼻子”咖啡店里,东莞“台二代”吴森胜用娴熟的手法冲泡咖啡。研磨、称重,水流划过一道完美的弧线,萃取着咖啡粉的精华,并透过滤纸滴在杯中。随着咖啡香味的弥漫,吴森胜也露出了笑容。

  2015年,吴森胜看中了大陆在精品咖啡方面的市场潜力,创立了“翘鼻子”咖啡品牌。8年过去,这个崭新的咖啡品牌在东莞已经有一定的知名度,并积累了不少忠实粉丝。

  因为父亲在东莞开办企业,吴森胜经常往来大陆。初中毕业时,大陆第一所台商子弟学校——东莞台商子弟学校启用,吴森胜就成为这所学校的首届高中生。三年的高中生活,让吴森胜增进了对两岸文化的了解,也对父辈台商们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2015年,吴森胜看中了大陆在精品咖啡方面的市场潜力,创立了“翘鼻子”咖啡品牌。

  “一开始我们并没有从门店做起,而是先建立了咖啡烘焙厂,打算做咖啡豆、挂耳咖啡产品。”吴森胜说,在实际市场开拓中,他发现当时很多消费者对精品咖啡还不是很了解,所以又往前走了一步,在西平开设了第一家“翘鼻子”咖啡店。

  吴森胜说,开第一家店只是想让消费者体验后购买产品,后来发现客人在咖啡店更倾向于咖啡饮品消费,“我们又进一步做咖啡饮品研发,转型成为以堂食咖啡饮品为主,咖啡产品销售为辅的模式。”

  他决定不把咖啡只当做饮品去销售,而是融入咖啡的文化含义,让更多人体会和品尝。于是,吴森胜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去开体验店,在体验店里出售来自不同产地、不同产区、不同处理方法的咖啡豆。他从咖啡种植、选豆、烘焙、包装、保存、冲泡方法等,每一个程序进行串接,分享每一粒咖啡豆的故事。

  通过分析顾客反馈,吴森胜降低咖啡原有苦味,甜感和风味更加醇厚的冰砖拿铁就此诞生。顾客可以自己拿起一杯鲜奶倒到装满咖啡冰砖的杯子中,根据自己的口味来决定奶量。冰砖拿铁现已成了“翘鼻子”的特色及主力商品。

  不仅如此,吴森胜还邀请几位台湾的咖啡烘焙大师到东莞开展技术移转,确保咖啡烘焙的质量;同时,在会所开了第一家咖啡文化体验店,导入台湾观光工厂的理念,实现产销一体化。

  随着大陆消费市场高速增长,吴森胜的“翘鼻子”咖啡抓住市场机遇发展起来,开始计划开分店,走出东莞。但在今年,吴森胜打算先收缩战线,集中精力经营好业绩情况比较好的店,同时采用新的经营模式,让员工们也有机会入股,共享发展红利。

  “东莞到底是需要几家‘翘鼻子’才合适,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问题。我们是要在服务上升级,还是产品上升级,我们也正在学习探讨中。”他说。

  平时,吴森胜也常和父亲聊起两人先后扎根东莞的经历,“我觉得大陆对年轻人来说是开放的,机会也很多。身处大陆市场的发展中,我们会被推着往前走,激发无限的创业动力。”

  如果要在东莞的台湾青年中找出一个共同点,那一定是他们都不曾孤单,无论是台商协会、青年台协,还是青年创业基地,他们的逐梦之旅都有同仁聚力,拥有良好的基础。

  9月初,邓运明忙于带领团队从东莞松山湖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简称“台青创”)搬离,原本属于东莞华微生物有限公司(简称“华微生物”)的两间办公室,也即将搬空,等候新的初创企业。

  近两年,由于业务量和员工数量的增长,华微生物选择迁往松山湖一个面积超一千平方米的新场地。但谈起台青创,华微生物总经理邓运明仍心怀感激:“加入台青创是我们创业的第一步,是我们最初的落脚点。”

  台青创成立于2016年,通过提供注册服务、场地办公、政策资金申请、管理顾问、技术支持、创投融资、市场咨询等一条龙产业化孵化服务,帮助台湾青年走好来大陆发展的第一里路。

  台青创运营长黄朝凯介绍:“对于刚来到大陆创业打拼的台湾年轻人来说,光是注册公司就容易一头雾水。”而黄朝凯和他的团队正在做的,就是帮助这些迷茫的青年走好在大陆创立公司的每一步。

  除专门聘请创业导师为台湾青创项目提供专业创业引导外,台青创还提供产业化服务,整合东莞市投资机构和产业基金,为创业项目提供从初级孵化到天使投资的全链条服务。台青创同时致力于优化台湾高层次人才配套服务,包括医疗、子女、配偶就业、落户、居留和出入境等各项服务。

  对于入驻台青创所带来的便利,邓运明感受颇深。“我们想做一个中华的‘微生物库’,围绕肠道微生物去做适用于现在大健康以及临床医学所使用的一些项目。”邓运明提到他过去的公司并不在东莞,但为了解决高端设备和医疗资源缺乏的问题,他决定来到东莞重新出发。

  “在东莞创业最显著的好处就是,除了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其他的几乎不需过多操心。”邓运明提到,从公司注册、政策申报、到赛事参与,都有基地的人负责告知、引导。

  “以前我们是单打独斗,来台青创后,就等于有了一个平台作为支撑。”邓运明说。

  截至2023年6月,基地已帮助212个台湾项目落户,引进58名“港澳台人才培优计划”认定的台湾人才,成功举办超过330场两岸青年交流活动。同时,基地已帮助进驻企业获得创业启动金累计3030万元,成功孵化了侑宸光电、芯诺电子、速测检测等优质项目,累计营收20778.7万元。

  实际上,松山湖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一直是东莞欢迎台青前来创业的重要载体。黄朝凯表示,为了给基地发展提供必要条件,东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台青项目的政策,如《东莞市关于大力引进台湾创新创业青年人才的实施办法》。这些政策中包含了配套资金支持、启动资金支持、人才公寓补贴、免租办公场地、人才培训支持、金融贷款利息等一系列举措,帮助基地顺利运行。

  今年6月,《东莞松山湖高新区青年创新创业实施办法》印发,从青年创新创业,鼓励台湾人才实习就业等方面,持续推进松山湖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建设,拓展台湾青年来莞创业就业空间,优化台湾青年创新创业环境。其中,单项措施奖励或补贴最高可达100万元。

  “那你们算是在台青创孵化成功了吗?”“可以这么说,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即将搬入新场地。虽然很不舍也很感激,但经过台青创近两年支持的华微生物,也确实到了要离开的时候,要往更广阔的领域发展了。”邓运明回答。

  在政策的铺垫下,台湾青年来莞的创业路也将变得更宽更广,也将会有更多和华微生物一样的企业,从这里起步,再离开这里,拥抱更大的舞台。

  在东莞,有“台二代”“厂二代”,也有飘洋过海、来东莞追寻梦想的后生。爆青筋乐队由主唱刘雅菁和吉他手兼制作人叶佳鑫创立,两名成员来自台湾,如今已是东莞原唱乐队。他们为什么选择东莞?创作了哪些作品?如何通过音乐促进两岸交流?为此,南方日报采访了爆青筋乐队吉他手兼制作人叶佳鑫。

  叶佳鑫:2017年,我在台湾的一次音乐课程上认识了一位来自东北的青年,因为共同的音乐爱好成了好朋友。有一天,他突然跟我说,东莞这边有人要找驻唱歌手,当时刚好我和阿菁也萌生了想来大陆发展的念头,就跟这边的老板聊了一下,决定来东莞。当时我们连东莞是个什么样的地方都不了解,就单凭着一腔追逐音乐梦想的热情,在2018年来到东莞,开始驻唱演出。

  在东莞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大家都觉得在这里生活很舒服。做音乐选择大城市可能会更好,东莞相较于广州、深圳等大都市,生活节奏又没有那么快,同时便利的交通满足了我们四处巡演的需要。

  南方日报:目前乐队写了多少首歌了?在东莞演出情况如何?接下来有哪些计划?

  叶佳鑫:创作是乐队的日常,目前我们已经写了几百首歌,正式发行的有30多首。今年,我们携带全新专辑《二手书店》开启了2023年爆青筋BCJ全国巡演。7月1日,我们乐队在东莞开唱,现场氛围出乎意料的好,现场估计有200多个观众和我们一起唱歌。

  目前,我们的全国巡演已经走遍了上海、杭州等7个城市,接下来,我们将继续“解锁”新城市,将新专辑带到更多地方。

  叶佳鑫:刚来到东莞的时候,很多朋友会带我们去附近走一走,看一看以及吃一些好吃的东西,我就在想,如果我把这些地方、这些我喜欢吃的东西结合到一首情歌里面,它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刚好那时候又有一个朋友跟我叙述他的爱情故事,激发了我的灵感,就把这首歌给写出来。《没有你的一号线》一经推出,点击量一下子突破十万大关,让我们备受鼓舞。

  叶佳鑫:在东莞生活的这些年,我们结识了很多大陆的青年朋友,还收获了3位大陆团员,从只有两个人的音乐组合,发展为拥有主唱、鼓手、键盘手、贝斯手的两岸青年原创乐队。他们是常年定居在东莞的90后、95后,给我们的乐队带来了新的灵感和活力。

  叶佳鑫:音乐更容易让人亲近,促进两岸的文化情感交流。我们乐队主要面对的是年轻人,在演出中大家一起沉浸在音乐里,音乐就是最好的沟通语言。在演出时,我们也会把台湾的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跟大陆观众一起分享。此外,我们还会开展分享交流会,将我们在台湾的生活与大陆的青年分享,大家都非常感兴趣,并且爱上台湾文化,彼此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跟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8 门徒娱乐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