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视频][新闻人物]徐光宪:稀土世界拓荒者
时间:2024-01-12 07:00 点击次数:85

  央视网消息(中国新闻):稀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每天看的电视,它鲜艳的红色就来自稀土元素;小到节能灯,大到导弹,在制造中都离不了稀土。可是从天然的稀土原料到真正用得上的稀土元素,却并不是个轻松的过程,一位老人曾为此奉献了整整三十年的岁月,他就是今天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著名化学家徐光宪。

  1951年,刚刚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徐光宪进入了北京大学,此后,他先后从事过量子化学、核燃料萃取等基础科学的研究与教学。而真正让他步入事业颠峰的,是52岁那年与稀土的结缘。稀土家族中一共有17个元素,这17个兄弟原子结构相近、化学性质相似,分离起来十分困难。当时我国虽然是稀土资源第一大国,却由于没有自己的稀土分离工艺,只能单纯出口稀土原料,长期处于有资源无利益的窘境。徐光宪开始稀土研究的时候,国内普遍采用的就是用化学萃取液在这样的分液漏斗中一次次萃取分离,也就是俗称的“摇漏斗”。

  善于思考的徐光宪开始在一次次的试验中总结规律。为了得到一手数据,他多次到包头的一家稀土厂,与车间的工人一同倒班,来进行工业实验。

  最终,他在试验摸索中发现了稀土元素萃取中的规律,并由此建立了“串级萃取理论”,这个理论,把复杂繁琐的稀土分离萃取过程用公式描述出来,大大简化了稀土分离的工艺设计流程。考虑到工厂的实际操作,他进一步把这种工艺“傻瓜化”,用计算机仿真代替“摇漏斗”的过程。

  这样的情景,被国际稀土界称为“中国冲击波”,也使中国从稀土资源大国变成生产大国。直到今天,“串级萃取”理论仍然是我国稀土工业的理论基础,而这场由徐光宪引发的中国风暴更是给国家带来了数以亿计的收益。如今,在他的心中,还有一个更大的愿望,就是让我国变成稀土科技强国。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跟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8 门徒娱乐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