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深度】金达莱(830777OC):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领导者
时间:2023-09-04 16:39 点击次数:103

  原标题:【公司深度】金达莱(830777.OC):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领导者

  金达莱是我国分散式污水处理领先企业,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总规模位居前列,目前拥有两大核心技术,其中兼氧FMBR污水处理工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兼氧FMBR适用于分散式污水处理。在技术优势和国家支持政策加成下,MBR类工艺已取代传统技术在污水处理市场成为主流。兼氧FMBR技术与传统MBR技术相比具有一体化的优势,使用金达莱自主研发的特性菌群,将污水处理设施生产装备化,出水达到一级A标准,适用于分散式污水处理。

  乡镇污水治理作为分散式污水治理的主要市场有千亿空间, FMBR技术助力金达莱抢占乡镇污水治理市场。城市、县城污水处理率基本已达到“水十条”目标,但建制镇、乡村污水处理率仅为52.64%、11.38%,离70%、30%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逐年增长,金达莱作为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专家, FMBR污水处理设备装备化水平高、污水处理规模多样、出水水质优于各省市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能广泛运用于乡镇污水治理。

  生态治理大势下,流域治理、黑臭水体治理等水环境治理新兴领域成为热点,FMBR小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将在截污治污环节大有作为。2017年七大流域中只有长江和珠江达到了水质良好水平,其他轻中度污染的流域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的比例分别为57.7%、68.5%、46.1%、49%、41.7%,不及70%的目标;目前认定的黑臭水体共2100个,还有约5760公里未完成治理,且仍有31%重要湖泊处于富营养状态。FMBR处理效果符合水环境治理截污治污的要求,且在成本、资源化、安全性等方面皆优于传统工艺,未来必将在各种水环境治理项目的控源截污环节中发挥作用。

  江西金达莱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污水处理,集环保研发、设计、咨询、设备制作、安装调试、托管运营及投资运营为一体的高科技集团性环保企业,成立于2004年10月29日,处理范围覆盖了市政、生活污水和工业重金属废水处理。公司拥有两大核心技术:兼氧FMBR技术和JDL-重金属污水处理技术,截止2017年底,公司拥有已授权的专利共计81项,其中国内、国外发明专利各36项、19项,国内实用新型专利17项、国内外观设计专利9项,位居前列。

  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及业务经验积累,公司参与了多项行业标准的制定,包括《膜分离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含油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膜生物反应器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电镀工业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等,并设立了国家环境保护电子电镀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研究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公司目前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国家环境保护电子电镀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从近年来公司营收情况看,公司实现收入的主要方式包括出售污水处理成套专利设备、提供污水处理整体解决方案和污水处理项目运营,通过直销模式、区域项目合作模式和PPP项目模式开拓业务。其中依托兼氧FMBR技术的成套设备直销为主要营收点,2017年占总营收68%,整体解决方案和污水处理项目运营分别占比20%、10%。公司目前正在积极开拓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的经销渠道,以扩大销售规模。

  公司未来收入有持续增长趋势。公司自2营012年起业收入稳定上升,2015年营收5.04亿元,增速达63.49%。2016年由于公司业务以政府采购型设备销售为主,对PPP模式持谨慎态度,恰逢各级政府换届,采购流程放缓,导致当年公司营收2亿元,同比下降60.73%。下半年公司迅速调整营销策略,加大与政府部门合作力度,当年公司在手合同及中标金额已达到5.988亿元,2017年营业收入回升至4.84亿元,与2015年基本持平。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2亿元,同比增长90.57%,几乎达到2017年全年收入;

  公司与同类公司相比毛利较高。2018年上半年毛利率高达65.83%,同期生活污水处理龙头碧水源毛利率34.44%,同在新三板的水处理成套设备供应企业沃特佳毛利率16.19%。公司主营业务中成套设备业务毛利率基本维持在70%左右,整体解决方案业务毛利率基本维持在60%左右,处理运营项目毛利率最低,2018年前三季为34.6%。

  碧水源核心业务包括污水处理整体解决方案和市政工程业务,在营业收入中占比达90%,其中市政工程毛利率低于25%,污水整体解决方案毛利率可达50%,随着碧水源PPP项目的不断发展,整体毛利率未来可能继续下降;沃特佳主要通过招投标模式为市政供水等行业提供污水处理与水资源回用的整体解决方案,收入来源为水处理成套设备的销售,2017年参与的水处理项目毛利率较低,拉低了当年整体毛利率。

  设备直销、技术壁垒、维保费用提供利润保障。金达莱以整体设备直销为卖点,主要对象是政府和事业单位等,产品进入各地财政采购目录,走单一来源采购流程,也有少量走PPP项目形式,目前PPP项目存量相对少,在营收中占比较小,对毛利率影响不大。

  由于公司核心技术竞争力强,设备建设和运营成本都比传统工艺低,具备市场定价能力;且公司兼氧FMBR技术核心为公司自主研发的菌群,对膜材料的依赖性不大,随着膜技术逐渐成熟,膜材料成本降低也将带来利润空间。

  成套装备的收入具体可分为设备销售收入和后续的维保费用收入,随着已售设备数量增加,维保收入逐渐增多,目前已接近总营收的一半,加上设备使用周期可长达十年以上,每年维保费300-700元/吨,为公司维持长期高毛利率、进一步提高净利润提供保障。

  公司现金流状况良好。采购方面,公司通过票据融资保证金方式支付货款,保证资金流转效率。同时技术优势使得设备建设周期短,相应的从出售、订单发出到安装确认收入周期也较短,通常三个月之内30%的预付款基本可覆盖直接成本,剩余款项在安装后也能及时收回,所以公司现金流表现较好。

  公司为民营企业,以技术为根本,通过效果和口碑营销。管理团队中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廖志民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环保工程师、注册咨询(投资)工程师,兼任国家环境保护电子电镀废水处理及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主任、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水污染治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理事会副会长。为了巩固核心竞争力,公司始终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了一支高效、稳定、凝聚力强的人才队伍,使得公司能够保持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截至2017年,公司有研发人员 133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 26.28%;员工本科及以上学历 190 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 37.55%。

  2017年公司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增加技术研究费979.50 万元,研发支出中资本化比例达27.89%。研发投入主要集中于FMBR技术污泥减量和降噪等方面的提升、村镇污水分布治理工程、重金属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研究、高品质水体治理技术等

  根据处理深度的不同,污水处理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一级处理主要为非水溶性物质的去除,调整pH值和减轻污水腐化程度等;二级处理主要为采用活性污泥、生物膜法、化学法等去除污水中溶解有机物和悬浮物等;三级处理主要使用MBR法,为在二级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去除污水中难降解物质、微量有毒有机物等。根据《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指导,日处理能力在 20 万立方米以上(包括 20 万立方米/日)的污水处理设施,一般采用常规活性污泥法。也可采用其它成熟技术。截至2016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中86.17%对污水进行二、三级处理,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MBR法基本占据市政污水处理市场。

  活性污泥法实质上是天然水体自净作用的人工强化,能从污水中去除部分溶解态和胶体态的有机物以及悬浮固体和其他物质。活性污泥是由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微生物群体与污水中的悬浮物质、胶体物质混合形成的,具有很强的吸附分解有机物能力和良好沉降性能。通常活性污泥污水处理系统主要由曝气池(生化池)、二沉池和污泥回流设备三部分组成。活性污泥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其工艺经历了不断的改进、革新和繁衍,具体衍生方法包括缺氧-好氧(A/O)、厌氧-缺氧-好氧(A2/O)工艺、氧化沟、CASS、序批式活性污泥(SBR)、二级生化等。

  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并列的一类废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为一种固定膜法,是污水水体自净过程的人工化,主要去除废水中溶解性的和胶体状的有机污染物。生物膜是由高度密集的好氧菌、厌氧菌、兼性菌、真菌、原生动物以及藻类等组成的生态系统,其附着的固体介质称为滤料或载体。处理技术包括生物滤池(普通生物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没备和生物流化床等。

  膜生物反应器可分为三类:固液分离膜-生物反应器(MBR)、曝气式膜生物反应器(MABR)和萃取式膜生物反应器(EMBR)。其中MBR为目前研究最广泛的一种反应器,因此通常简称为膜生物反应器。该技术以膜分离装置取代常规活性污泥工艺的二沉池、砂滤、消毒等单元,对曝气池出水直接过滤,活性污泥混合液中的悬浮固体完全被截流并回流到反应器中,因此可以延长污泥泥龄并提高其浓度,加速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成倍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出水不仅水质稳定且可直接达到高品质再生水标准。与各类常规活性污泥法相比该工艺完全没有污泥流失,运行不受污泥膨胀影响,操作管理方便,并大大简化了工艺和节省了占地,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活性污泥法的缺陷,但仍存在能耗高、易堵膜等缺陷。

  相比活性污泥法,MBR工艺过去使用率相对低。2000年《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发布,过去国家对城镇污水处理的推荐工艺以活性污泥法类为主,当时国内MBR工艺还在实验阶段,而2010年后,大型MBR项目的数量和规模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截至2014年,我国大型MBR项目累计规模达到每日400万吨,但由于该技术引进时间相对较短,目前应用率不高。

  根据全国投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清单,截至2014年我国市政污水二、三级处理较为常用的技术主要可分为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类和MBR工艺类,截至2014年我国近90%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使用活性污泥工艺类中的A2/O工艺、氧化沟、CASS、A/O、SBR、二级生化、活性污泥法或百乐克,约6%使用生物膜法,MBR工艺类在现存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中占比不大。

  MBR技术各方面皆优于活性污泥法。MBR技术既具有生物处理技术的有效性和彻底性,又具有膜分离技术的选择性和高效性,实现了对污水中有害物质的最大限度的去除,具有污染物去除效率极高、占地面积小、剩余污泥产量小、运行管理方便等显著优势。

  MBR技术有替代传统工艺的趋势。虽然目前使用率相比活性污泥法较低,但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MBR技术正在渐渐成为污水处理领域最具竞争力的技术。2008年MBR技术被环保部列入《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目录》,目录认可了MBR《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下一级A标准的出水水质。近年来开始国家不断下发支持污水膜处理的政策,未来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市场潜力无穷。

  目前MBR工艺在国内不断发展,以国内唯一覆盖MBR污水处理全产业链的碧水源为例,该企业2002年开始研究MBR产业化,现已研发出包括双膜新水源工艺(MBR-DF)、3AMBR、3HMBR、SMBR、智能一体化污水净化系统(CWT)等膜集成城镇污水深度净化新工艺技术。

  MBR技术相比传统技术的主要优点是工艺流程少,占地面积小,而金达莱兼氧 FMBR污水处理技术独辟蹊径,更进一步,可以在一个单元内实现同步降解碳氮磷,与MBR技术的区别在于突破了好氧MBR工艺能耗高、易堵膜的瓶颈,通过引入自主培养、筛选的特性菌群,实现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有机污泥近零排放、气化除磷、同步脱氮。适用于生活污水、农业污水及工业废水中有机废水的处理,处理水量从 1 吨/日到 10万吨/日不等,普适性较强。

  (1)适用面广:设施规模小,标准化程度高(设施规格15-20000t/d不等),能适应各种情况的分散式污水处理需求,适用于乡镇污水治理及其他特定区域治污需求;

  技术全面领先,且污水处理效果好,出水达到回用标准且实现污泥零排放,有望在分散式污水处理市场中拔得头筹。与占据主要生活污水处理市场的传统活性污泥法、常规MBR技术对比,公司自主研发的兼氧FMBR技术在剩余污泥量、占地面积、建设周期等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兼氧FMBR工艺能够在低能耗的情况下出水水质基本达到2015年《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一级A标准。

  该技术获得了业内广泛认可,为《节水治污水生态修复先进适用技术指导目录》城镇污水治理首推技术,入选“十二五”重大成果,入选《北京市水污染防治技术目录》、《陕西省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四川省乡镇污水处理先进实用技术》、《江西省(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先进适用技术指导目录》等地方性污水处理技术目录,获得中国膜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亚洲水协创新大奖等奖项。可以预见,在政府支持下兼氧FMBR污水处理工艺将被更广泛地运用到未来城市污水的升级处理中。

  处理水平低、“水十条”、“十三五”目标未达,乡镇污水仍存在较大市场空间。2016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已经非常接近“水十条”95%的目标,县城的污水处理率为87.38%,已达到“水十条”85%的目标,而乡镇污水处理发展并不充分, 2016年建制镇污水处理能力仅有1,422.77万立方米/日,不到城市污水处理能力的1/10,乡污水处理能力也只有25.70万立方米/日。

  “水十条”《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对农村污染防治目标指出,到2020年,新增完成环境 综合整治的建制村13万个,而2016年对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比例只有20%,约为10.8万个,相比2015年只新增了4.6万个。2016年《“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2017年《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三五”规划》明确重点整治乡村水质,经过整治的乡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至少达到60%,到2020年底,实现建制镇、乡村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70%、30%;而最新数据显示污水处理率在乡村只有11.38%,建制镇污水仅为52.64%。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的数量从2013年开始稳定上升,可见乡镇污水处理市场仍有较大潜力。

  乡村振兴政策绘制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前景大好。2018年9月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策划(2018-2022)》,计划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村美。提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城镇近郊的农村延伸,在离城镇较远、人口密集的村庄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进行集中处理,人口较少的村庄推广建设户用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未来将覆盖乡镇地区。同时《策划》还提出开拓投融资渠道,具体措施包括财政倾斜、资金筹集渠道拓宽和农村金融差异化,强化乡村振兴资金投入的保障。结合近几年一系列乡镇污水处理相关政策,未来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将使乡镇污水处理成为一片蓝海。

  污水处理收费标准规范化,PPP模式拓宽水污染防治项目融资渠道,帮助乡镇污水处理充分发展。过去乡镇污水处理厂规模小,单位造价高,且污水处理项目初始投资规模大,水费收取机制不明,盈利机制不畅通,使得乡镇污水治理难发展。

  2015年国家下发《关于制定和调整污水处理收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旨在合理制定和调整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加大污水处理收费力度,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同年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水污染防治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意见》使PPP项目入库加速。在PPP模式中,75%左右为银行贷款支持,15%左右为社会资本资金支持,而政府只需出资约10%,这能有效解决乡镇污水处理资金问题,使市场将充分发展。2017年7月,《关于政府参与的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全面实施PPP模式的通知》发布,要求新建污水处理项目全面实施PPP模式,截至2018年三季度,PPP管理库环比新增项目540个、投资额3,471亿元,其中共有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项目172个、投资额372亿元。

  乡镇污水处理小而散,分散式处理市场广阔。一般来说,生活污水处理主要可以分为集中式污水处理和分散式污水处理。集中式污水处理指通过较大范围的排水管网建设,将污水统一收集至大型污水处理厂处理,普遍存在运行负荷率偏低、处理能力闲置的情况,并且用于污水收集的管网铺设投资巨大,污水长距离输送存在隐患。同时,由于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和再生水回用单位的分离,不利于再生水回用,造成水资源浪费。而分散式污水处理在相对较小的区域范围内建设中小型污水处理设施,适用于污水收集困难、管网投资高、占地面积大和施工不便等情况,特别是乡镇农村、风景名胜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区域,可便捷、快速地实现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是一种经济环保的污水处理模式。

  截至2016年,我国共有建制镇1.81万个、乡1.09万个、村庄261.7万个,相比城市,我国乡镇人口密度较小,大部分乡村分布较为分散,难以通过集中式污水处理的方式对其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根据《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指导,对不能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系统的的居民区、旅游风景点、度假村、疗养院、机场、铁路车站、经济开发小区等分散的人群聚居地排放的污水和独立工矿区的工业废水,应进行就地处理达标排放。《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指出,对于分散居住的农户,鼓励采用低能耗小型分散式污水处理。当前乡镇污水处理率未达目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低,随着国家污水治理的重心由城市向乡镇转移,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市场将被进一步激发。

  我国乡镇污水分散式处理市场存在千亿空间。按人均用水量80升/天、污水产生率70%测算,只考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的建造,保守估计,我国乡镇污水分散式处理市场空间到2020年可达784.81亿元,加上每年的维保运营费用,乡镇污水分散式处理市场存在千亿空间。

  FMBR污水处理设备标准化、装备化水平高,适用于乡镇污水治理需求。公司利用兼氧FMBR工艺创造性地将污水处理的多个环节集成至成套设备中,设备设施规模15-20000t/d不等,已经实现设备标准化设计、统一生产,且装备化程度高,设备就位后,7-15天就可调试正常产水排放,建设周期短,通过将设备进行串联式组装即可适应各种情况的分散式污水处理需求。

  对比部分省市2018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地方排放标准,兼氧FMBR出水水质基本能满足所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

  现公司兼氧FMBR设备已销售至江西、贵州、四川、重庆、山东、江苏、广东等地区的上千个乡镇,其中两项工程被环保产业协会评为“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示范工程”。

  “水十条”发布,生态治理开拓流域治理、黑臭水体治理等细分污水处理市场。2015年 “水十条”《水污染行动防治计划》提出全面改善全国水环境质量、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除了传统的污水处理,“水十条”强调系统治理,将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结合,对重点流域、污染防治、黑臭水体、污水处理综合整治及水环境监测网络等提出明确要求,最终完成水生态系统的修复和改善。污水处理转变为水生态综合治理,流域治理、黑臭水体治理等细分新兴污水处理建设如火如荼。

  水污染防治PPP项目向生态治理蓬勃发展,扩大水污染防治项目范围。“水十条”发布后,财政部、环保部印发《关于推进水污染防治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推进水污染防治领域PPP项目。在此之前环保PPP项目主要以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处置为主。而《意见》明确了水污染防治项目的边界范围,拓展到河流环境生态修复与综合整治、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领域,促进项目有效整合,打包实施PPP模式,与“水十条”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相呼应。

  海绵城市、河长制等政策联合推动水环境治理。2015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倡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渗透、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意见具体要求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实施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充分发挥湿地水体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提出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的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2016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意见要求各级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包括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对超标排污、围垦湖泊等突出问题依法进行清理整治。流域污染防治上升至绿色发展政策新高度。

  2017年11月《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6-2020年)》发布,明确流域污染防治重点方向,推进针对性极强的控制单元分级分类防治,提出“十三五”新增城镇生活污染治理能力,初步建立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中央项目储备库,匡算投资约7,000亿元,同时建立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鼓励社会资本设立黑臭水体治理专项资金。“十三五”期间,流域治理、黑臭水体治理将在截污治污、生态养护、环境监测等环节释放巨大的市场空间。

  流域治理水质目标尚未达成。根据《2017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17年全国地表水1940个水质断面中,Ⅰ~Ⅲ类比例达到 67.9%,在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七大流域的1308个水质断面中,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水质断面占比约为66.6%,未达到70%,其中黄河、松花江、淮河、辽河轻度污染,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水质断面占比分别为 57.7%、68.5%、46.1%、49%,海河中度污染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水质断面占比为41.7%。

  黑臭水体未完成整治。2017年仍有约55%经排查确认的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未完成整治,截至今日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认定数2100个,其中1745已完成治理,264个正在治理中,黑臭水体总长约 7057 公里,已完成治理 1297 公里。

  重要湖泊富营养化未消除。截至2017年,我国112个重要湖泊(水库)中,达到或优于Ⅲ类的70个,占62.5%,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109个监测营养状态的湖泊(水库)中,贫营养的9个,中营养的67个,轻度富营养的29个,中度富营养的4个。

  流域治理初见成效,但部分流域仍存在水生态受损的情况:我国2016年环境统计年鉴统计的全流域优于或达到III类水质的水体河长为123,424 千米,长江区和珠江区的劣V类水质水体全长6,772千米,海河区劣V类水质水体全长997千米。按“水十条”中对流域治理的要求,到2020年我国全流域优于或达到III类水质的水体河长应达到126,927 千米,长江区和珠江区的劣V类水质水体全长减少至3,385千米,海河区劣V类水质水体全长减少至847千米。按流域治理每公里投资额8000万元测算,到2020年流域治理市场空间可达4831.2亿元。

  参考具体黑臭水治理项目案例,计算得到平均每公里治理费约为 1亿元。同时结合“水十条”和《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要求,假设 2020 年底前直辖市、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 100%完成黑臭水治理,其他城市完成 80%,测算得出到2020年黑臭水治理市场空间达 4387 亿元。

  通常水环境治理方案可概括如下,包括截流、引流、净化、调节、养护、监测等环节,在我国污水治理仍未完善的背景下,截污治污是必要的环节。只有实现了控源截污,才能保证后续的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等步骤有效进行。

  在截污治污领域,FMBR小集中式污水处理技术优于传统工艺。在水体周围各区域设立小集中或分散式污水处理厂分而治之,兼氧FMBR技术可实现就近处理、就近收集、就近回用,将污染扼杀在源头。与传统工艺对比,基于兼氧FMBR技术的小集中水环境治理设施拥有以下优势:

  兼氧FMBR技术处理效果能完美适应国家水体治理工程中截污治污的要求。2002年发布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如下,对比2015年发布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城镇污水处理排放最高标准为特别排放值,除了总氮和总磷值规定外,其他控制项目限制皆与IV类水质相当。从“水十条”制定的到2020年的流域治理目标来看,目前III类水质是流域治理的主要目标,可见在截污治污环节的排放标准将来只会更加严格。金达莱兼氧FMBR技术作为目前有机污水处理的顶尖技术,从处理效果到建设运营成本方面基本胜过市场现存工艺,在公司研发投入增加、工艺不断升级的情况下,未来将在水环境治理领域的截污治污环节拥有一席之地。

  从公司目前披露的部分污水处理项目来看,兼氧FMBR污水处理设备已经开始在各省市水环境治理项目中发挥作用。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跟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8 门徒娱乐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