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蒙科聚推介 鄂尔多斯市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精选
时间:2023-09-01 14:40 点击次数:55

  首先以石墨为原材料,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射流空化技术或液相剥离技术生产高质量低成本的石墨烯,其纯度高,导电导热性能好,容易达到批量化生产,成本低,绿色环保。然后,利用该石墨烯开发了水性石墨烯分散技术,合成了耐高温石墨烯功能涂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耐高温柔性石墨烯电发热贴、高功率密度石墨烯太阳能/电发热器件以及多种下游热应用产品。与同类产品相比,在工业、农业、建筑业、医疗卫生、交通、储能和民用等多种领域中更具有巨大的应用市场前景,预期经济效益可达1000亿元以上。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于2015年4月28日经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是鄂尔多斯市唯一的本科院校。该项目团队各类研究人员有21人,其中正教授11人,副教授6人,博士后3人,博士13人,国家级特聘专家1人,自治区草原英才2人,鄂尔多斯市天骄英才1人、草原英才等高层次人才11名、硕士研究生2人,其他成员3人,形成了一支研究背景涉及物理、化学、材料、电气工程和新能源等多学科交叉的中青年科研团队。主要从事石墨烯、碳纳米管以及各种碳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与其新能源储能、热应用技术研究。

  陶瓷储能电容器在传统陶瓷电容计量、调频、耦合、滤波、倍压、分压功能的基础上,兼具储能的优势,系鄂尔多斯市科技合作重大专项陶瓷储能电容器的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示范项目的研发成果。项目团队研发的陶瓷储能电容器具有超高的功率密度,可以实现快速的能量吞吐,成熟的技术和产品亟待“军转民”应用。基于此,在鄂尔多斯市科技合作重大专项经费的支持下,团队借助自治区稀土及高岭土氧化物的资源优势,成功制备具有超高功率密度、使用寿命、能量存储密度的陶瓷储能电容器。

  研发团队由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牵头组建,联合了西安交通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和内蒙古建能兴辉陶瓷有限公司等单位,组成了一个产学研结合紧密的研发团队。高校负责基础理论及器件的研发,企业负责生产线的组装及试生产。组建团队的本意在于借助鄂尔多斯地方高校的智力因素,引进区内外知名院校的顶尖科研团队,助力鄂尔多斯地区陶瓷产业转型升级。

  该项目发明的液液分散微萃取快速处理器,能达到提高检材中目标物的提取率、检测结果稳定性和简化提取步骤的目的。液液分散微萃取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样品前处理技术,2006年由Assadi等首先提出。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富集效率高、所用有机溶剂极少,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液相微萃取新技术。液相分散微萃取是一种改进的溶剂萃取,与其他方法相比,有机有毒溶剂的使用量大大减小,萃取时间显著加快。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绿色化学化工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分析测试过程优化、分析测试设备设计制作、煤化工深加工技术支撑。团队成员共6人,其中4人为博士研究生,具有高级职称,1人获评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2人获评鄂尔多斯草原英才,2人为在读博士研究生。团队所在的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投入近2000万元购置了各种实验设备,为保障各种实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当然也为各种科研项目的合作提供了极大的硬件支持。近三年来,团队在离子液体应用方面承担了公安部项目2项、内蒙古自治区基金委面上项目1项,鄂尔多斯市标志性创新项目1项,先后获得科研资金支持500余万元,获得相关知识成果5项,在《Green Chemistry》《Current Opinion in Green and Sustainable Chemistry》《Molecular Catalysis》《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布科研论文10篇。

  鄂尔多斯地区周边煤化工项目每年产生气化渣达1000万吨,难以合理处置和利用。与气化渣直接燃烧、制肥料等技术相比,本项目产品种类丰富,达到物尽其用,价值更高。将粗渣、细渣中成分进行合理地分级分选,形成陶、碳、渣和水等产品,可以有效提高气化渣利用价值。初步估算,投资4100万,年处理气化渣20万吨,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4000万元,年利润1600万元,3年收回投资。

  团队导师易汉平,清华大学博士、草原英才、清华紫荆研究院院长,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孵化企业16家。创始人张弦,博士,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教授,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鄂尔多斯民进支部副主委,获“内蒙古自治区高校青年科技英才”“鄂尔多斯市优秀科技工作者”“鄂尔多斯英才”等称号。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申请国家专利20余项,其中获得专利授权10项。主持内蒙古自治区级科研项目3项、市级项目1项、横向课题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自治区级科研项目5项,市级科研项目5项。指导学生项目7项,指导学生获各类奖励20余次,完成自治区科学技术成果2项,主要从事化工催化、纳米材料合成和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等工作,在鄂尔多斯地区积极进行煤基固废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并与企业开展合作。

  项目主要原理为利用园区屋顶光伏、车棚光伏和BIPV等提供清洁电力,驱动高效热泵机组以环保工质收集太阳能、空气能等介质热量,为研究院办公楼进行清洁供暖。示范项目占地面积约280㎡,为碳中和研究院办公楼5188㎡供暖,整个供暖季用电量约15万度,平均每天耗电830度,热泵机组能效比COP值2.8-3,相较于中央空调不仅前期投资少,后期的全年运行费用能耗也节省50%。运行成本按绿电价格计算4.2万元,按市政用电价格计算6.3万元,相比市政供暖15万元/年,每年最多可节省供暖费用10.8万元,按总投资90万计算,静态投资回收期为8年。项目年节约标准煤157吨,年减排二氧化碳约406吨,环保效益约2.4万元。

  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由鄂尔多斯市国有资产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鄂尔多斯市高质量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于2021年9月7日共同出资设立。研究院现有职工5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4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人、高级工程师1人、中级工程师11人),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73%,双一流高校“本硕博”学历占比58%,海外留学人才占比10%。1名自治区草原英才,2名鄂尔多斯英才,2个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此外设专家人才库开展各类科研项目。与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顶尖高校院所的14个院士团队及44家实力企业、9家权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研究关键前沿技术与绿色低碳课题。

  由于风电、光伏发电的随机性、波动性、低置信度等基本特征,导致新能源发电装机难以充分利用。储能是解决可再生能源并网难题的关键技术,已成为支撑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战略性高技术。与其他种类的化学电源相比,全钒液流电池具有规模大,寿命长,效率高,安全可靠的明显优越性,广泛应用于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调峰、调频、调压,缓减电网压力以及改善电能质量等不同储能场景。开展钒电池储能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形成光伏发电与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重大项目应用示范,填补内蒙古地区钒电池规模化储能技术空白,助力钒电池产业在内蒙古地区加速布局。

  鄂尔多斯市紫荆创新研究院成立于2010年8月,依托清华大学的技术和人才资源而创建,是鄂尔多斯市首家按市场化运作的独立事业单位法人,是集研发、孵化、产业化为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研究院下设水资源与环境治理、石墨烯应用研究、电动车工程技术、固废资源化利用、以及氢能与电化学储能等10个研究中心。2019年研究院引进清华大学王保国教授团队并设立氢能与电化学储能技术研究中心,形成以王保国教授为带头人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团队现有清华大学教授2人,特别研究员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科研人员7人,本科学历15人。

  (来源:自治区科技厅成果管理与转化处 自治区科技创新发展中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跟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8 门徒娱乐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