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脱盐舆情
时间:2023-06-28 04:43 点击次数:106

  从2018年9月1日至2020年底,将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单户授信额度上限,由10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

  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分子在表面上的吸附是许多领域的一个重要挑战。 在用于水处理的膜过滤应用中,这种现象是导致严重通量下降且结垢的主要原因,也给医疗应用(如植入物,伤口敷料,手术设备和防护服),海洋和建筑表面以及生物传感器等方面的污染防治带来极大挑战。

  根据海相非生物壳碳酸盐岩的成分推测,地质历史时期海水的成分在富Ca低SO4的“方解石海”与富Mg高SO4的“文石海”之间波动,目前大量矿物学证据显示,寒武纪—奥陶纪时期海水与现代海水成分截然不同,属于富Ca低SO4的“方解石海”。

  从2018年9月1日至2020年底,将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单户授信额度上限,由10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

  央行6月25日消息,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从货币政策、监管考核、内部管理、财税激励、优化环境等方面提出23条具体措施,督促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切实降低企业成本。

  《意见》从货币政策、监管考核、内部管理、财税激励、优化环境等方面提出23条短期精准发力、长期标本兼治的具体措施,督促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切实降低企业成本,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

  加大货币政策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聚焦单户授信500万元及以下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意见》提出,一是增加支小支农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共1500亿元,下调支小再贷款利率0.5个百分点。二是完善小微企业金融债券发行管理,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贷款资产支持证券,盘活信贷资源1000亿元以上。三是将单户授信500万元及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纳入中期借贷便利(MLF)的合格抵押品范围。改进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增加小微企业贷款考核权重。

  加大财税政策激励,提高金融机构支小积极性。《意见》提出,一是从2018年9月1日至2020年底,将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单户授信额度上限,由10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二是对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支持的融资担保公司加强监管,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担保金额占比不低于80%,其中支持单户授信500万元及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及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的担保金额占比不低于50%,适当降低担保费率和反担保要求。

  加强贷款成本和贷款投放监测考核,促进企业成本明显降低。《意见》强调,一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努力实现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同比增速,有贷款余额的户数高于上年同期水平。二是进一步缩短融资链条,清理不必要的“通道”和“过桥”环节,禁止向小微企业贷款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严格限制收取财务顾问费、咨询费。三是改进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着力提高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的精准度。

  健全普惠金融组织体系,提高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和水平。《意见》要求,一是大型银行要继续深化普惠金融事业部建设,向基层延伸普惠金融服务机构网点;鼓励未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的银行增设社区、小微支行。二是推进民营银行常态化设立,引导地方性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继续下沉经营管理和服务重心。三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强化内部激励,大中型银行要加大内部资金支持力度。深化落实小微企业授信尽职免责办法。四是要运用现代金融科技等手段,推进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发挥保险增信分险功能,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可得性。

  大力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优化营商环境,严厉打击骗贷骗补等违法违规行为。《意见》提出,一是支持发展创业投资和天使投资,完善创业投资、天使投资退出机制;持续深化新三板分层、交易制度改革,完善差异化的发行、信息披露等制度。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二是引导小微企业聚焦主业,健全财务制度,守法诚信经营,提升自身信用水平。三是推动建立联合激励和惩戒机制,依法依规查处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内外勾结、弄虚作假、骗贷骗补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政策真正惠及小微企业。

  6月26日,财政部发布《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了政府购买服务多方面的内容,比如主体、购买服务清单以及禁止购买服务的内容。

  政府购买服务主要是指是指把属于政府职责范围且适合通过市场化方式提供的服务事项,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符合条件的社会力量和事业单位承担,并由政府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及合同等约定向其支付费用的行为。

  财政部在关于《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中表示,实践当中,政府购买服务内容存在泛化倾向,一些地方出现政府部门“超范围”购买服务问题,本该需要政府部门自己完成的工作,也交给社会力量去做。更突出的问题是,一些地方和部门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变相举债融资或用工,背离了政府购买服务改革的初衷,也加剧了财政金融和人事管理等风险。

  征求意见稿规定,政府购买服务的内容为属于政府职责范围、适合采取市场化方式提供的服务事项。包括:基本公共服务,如,教育、就业、人才服务、社会救助、养老、扶贫济困、优抚安置、残疾人服务、食品药品安全、医疗、公共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住房保障、科技推广、文化、体育、公共安全、交通运输、农业、水利、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城市维护、公共信息等领域适合采取市场化方式提供的服务事项;社会管理性服务,如,社区治理、社会组织孵化培育、社会工作服务、法律援助、防灾救灾、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流动人口管理、安置帮教、志愿服务运营管理、公共公益宣传等领域适合采取市场化方式提供的服务事项;以及行业管理与协调性服务和技术性服务等。

  征求意见稿进而明确了禁止购买的内容,包括:不属于政府职责范围的服务事项;应当由政府直接履职的行政管理性事项,包括但不限于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等事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的货物和工程;服务与工程打包的项目;融资行为等。

  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何代欣表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支出和基础实施支出不一样,公共服务的刚性需求更大,对地方政府的支出压力很大。此次征求意见稿明确禁止规定购买的服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堵住可能出现的债务问题。

  在2017年出台的87号文,即《关于坚决制止地方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违法违规融资的通知》中提到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确定的服务范围实施政府购买服务,不得将原材料、燃料、设备、产品等货物,以及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新建、改建、扩建及其相关的装修、拆除、修缮等建设工程作为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严禁将铁路、公路、机场、通讯、水电煤气,以及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储备土地前期开发,农田水利等建设工程作为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严禁将建设工程与服务打包作为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严禁将金融机构、融资租赁公司等非金融机构提供的融资行为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

  大岳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告诉记者,本次暂行办法对原有的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进一步详细的约定,整体明确了政府购买服务要实施绩效管理体制。强调了必须先有预算然后才能购买服务。

  一、明确了各级的政府的行政机关是购买服务的主体,其他的机关和单位也可以参照使用购买服务。

  三、公益一类的事业单位和纳入事业编制管理且经费主要由财政负担的群体组织是不能作为政府购买服务的主体,也不能作为政府购买服务的承接主体,对此进行了明确。

  四、删除了原来的政府履职所需的辅助性事项的相关条款,以适合采用市场化方式提供的服务事项进行了概括性论述。

  六、严禁工程、或者是服务和工程打包的项目以及融资行为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进行采购。

  七、细化了信息公开以及信用记录的共享原则,强化了绩效评价,积极推进第三方评价机制,探索绩效评价与服务费用挂钩。最后,购买服务的承接主体的采购方式的增加了竞争性磋商。

  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表示,征求意见稿精准分类了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确定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适用范围,并且和PPP做了明确的切割。

  作为水资源的重要补充和战略储备,海水淡化早已被业界视作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当前,多重因素的叠加,催涨起了市场对海水淡化前景的高预期。但与此同时,关键核心技术的本土化缺失也正成为产业链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这一目标较2015年底全国海水淡化工程总规模100多万吨/日翻了一番。5年多时间,翻倍式增长,尚处于产业化初期的海水淡化产业,距大规模“上路”还有多远?“根据10多年研究,我们基本可以判断,到2025年,国内海水淡化产业将具备与自来水、再生水全面竞争的水平。”一位深耕海水淡化多年的资深人士指出。

  集节能环保、不受气候变化影响、持续稳定供水等优点于一身,海水淡化产业链正在成为各路资本抢滩的热点。据不完全统计发现,目前已有超过20家上市企业涉足其中,除碧水源、巴安水务、天壕环境等耳熟能详的水环境治理翘楚外,一些环保装备制造商、生态环境综合服务商也在纷纷布局海水淡化产业。

  “预测称2020年,海水淡化将跻身至水资源开源增量技术核心地位,承担约10%的供给需求,未来将主导水资源利用代替。而包括反渗透设备在内的装备制造正是海水淡化良性发展的重要手段。”业界分析普遍指出,多路资本已将海水淡化设备确定为产业新方向,计划拿出重资设立技术研发中心,包括技术研发、项目运维、工程建设在内的产业链正是海水淡化主要投资领域之一。

  饱受青睐之下,海水淡化产业链现状如何?产能方面,截至2016年底,以工业用水、生活用水两大终端为代表的海水淡化工程量迅猛增长,全国范围内工程近130个,产水规模超过110万吨/日。技术方面,不少企业都称实现了淡化环节的自主技术,但能量回收装置及项目运营能力等,其实主要仍来自国外。“换句话说,越是昂贵的部分越依赖进口,尚处于产业化前期。”有业内人士坦言。

  而从实际应用来看,由于海水淡化成本取决于核心技术及工程水平,迄今多数企业都在积极通过自主研发或横向拓展等方式以大幅提升创新能力。碧水源便是其中之一。

  膜设备是发展海水淡化产业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历经多次反复试验,碧水源已成功研发出适用于海水淡化的反渗透复合膜。公开资料显示,该设备在制造过程中没有采用氧化后处理工艺,因而在长期运行中稳定性更高,实现了SWRO膜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不仅是反渗透复合膜,碧水源还在后期市场磨砺中相继推出高通量、低能耗及抗污染海水淡化膜,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其海水淡化核心产业链。

  其次在于核心技术研发。因起步相对较晚,我国海水淡化服务商的基础研究落后于国外,这是不争的事实。尽管近年海水淡化技术有所突破,但仍面临核心部件效率偏低、集成化程度整体不高、可靠性及稳定性有待验证等难题。同时在很大程度上,现阶段的技术培育离不开政策与补贴支撑。此外,上下游配合也存在问题。有了技术,还需与之匹配的工艺水平、项目管理经验才可实现生产。

  一边是政策支撑、企业支持,一边是难题不断,海水淡化如何实现产业化?业内认为,要真正实现产量华,首先应将目光放在技术上。一方面,要在本土化前提下,实现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的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要打通上下游链条,避免因关键材料、工艺等大量进口造成垄断。

  但可以预见的是,即使距离成熟产业链仍有一定距离,毕竟海水淡化已进入产业化关键时期。技术层面并没有无法攻克的瓶颈,可边发展边优化。正如一些业界专家所指出的,产业化推广离不开技术支撑,更多技术进步又需依托量产。而海水淡化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则要到2025年—2030年左右。

  “我们将尽快发布《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和《国家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目录》,届时,企业可依据评价结果按有关规定申请暂予免征环境保护税及相关产业扶持等优惠政策。” 在近日举办的“2018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国际)高层论坛”上,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高云虎透露。

  据了解,《中国制造2025》提出,到2020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3%,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达到3.5亿吨。

  “当前,我国大宗工业固废利用率相对比较低,大规模、高附加值、无二次污染的综合利用技术存在一些瓶颈。”高云虎指出,从整个行业来看,从业企业整体规模偏小,缺少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领军企业。此外,政策环境也不完善,对综合利用缺乏强制性、针对性要求。

  对此,高云虎表示,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持续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一方面将持续推进河北省承德市等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的建设,围绕尾矿、粉煤灰、冶炼钢等工业固废,形成示范引领作用显著的产业集聚区,探索形成产业集聚发展的管理模式和有效途径,促进工业资源高值化、规模化的应用。

  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与财政、税务等部门的沟通,落实好资源综合利用的增值税、所得税及环境税减免等优惠政策,积极利用绿色制造、财政专项和绿色信贷等手段加大对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等支持力度。

  除政策支持,国家发改委环资司综合利用处处长杨尚宝认为,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还应在追求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提高产品质量,拓展利用领域,提高效益,综合利用产业才能走得更好。

  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分子在表面上的吸附是许多领域的一个重要挑战。 在用于水处理的膜过滤应用中,这种现象是导致严重通量下降且结垢的主要原因,也给医疗应用(如植入物,伤口敷料,手术设备和防护服),海洋和建筑表面以及生物传感器等方面的污染防治带来极大挑战。

  蛋白质和其他大分子吸附到多孔材料表面所带来的危害将更加突出,孔变窄会给材料表面化学性,润湿性和其他性能产生强烈的影响。该吸附层会更加促进和增强细胞和微生物在表面上的粘附,进而形成生物膜。

  疏水表面上的蛋白质吸附可以更显着地降低界面能。这意味着一般来说,亲水表面往往比疏水表面污垢少。经前人研究表明,结合小片亲水和疏水材料的表面可以抵抗结垢。具体而言,在污垢长度尺度上具有成分不均匀性的两亲性表面可能阻碍污垢与表面之间的热力学相互作用,从而限制吸附。

  膜蒸馏(MD),是利用疏水性多孔膜将一侧的液相与另一侧的蒸汽相分开。MD经常用于处理高度污染水和废水,包含高盐浓度和大量的有机大分子和/或油,这些有机污染物在膜表面上的吸附使得膜表面更具亲水性,最终允许废水渗透到渗透侧,导致操作质量和操作效率急剧下降。在大多数应用中,通过使膜表面更亲水来防止结垢,显然,这与成功的MD膜是矛盾的。

  静电纺丝是一种利用聚合物制备纳米至微米级纤维的简单且稳健的方法,可以生成具有极高孔隙率的膜和非织造材料,其优势在于可控构筑相互连接的孔隙、相结构(结晶,刚性无定形和流动非晶相)以及孔径/纤维直径。在MD应用中,电纺材料的高孔隙率和相互连接的孔结构对于膜的高通量和高热效率至关重要。为实现高疏水性,大多数电纺MD膜由氟化聚合物制成,特别是聚偏氟乙烯(PVDF)及其衍生物。

  美国塔夫茨大学阿瑟·阿斯塔金(Ayse Asatekin)等人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利用两性离子双亲共聚物,即聚(甲基丙烯酸三氟乙基酯-无规-磺基甜菜碱甲基丙烯酸酯),制备兼具高疏水性与抗蛋白质吸附性的无纺布多孔膜材料。通过改变静电纺丝参数和溶液组成,可以制备多种纤维形态的膜,包括珠状,无珠,皱纹和带状纤维,直径范围在150nm和1.5μm之间。向纺丝溶液中加入LiCl不仅有助于控制纤维形态,还会增加膜表面两性离子基团的分离。由此产生的电纺膜是高度多孔和非常疏水的,同时可抵抗蛋白质的吸附,即使暴露于蛋白质溶液后仍保持高接触角(≈140°)。以上研究成果有望成为废水膜蒸馏和自清洁材料的候选产品。

  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表示,马来西亚有重新考虑与新加坡之间供水协议的计划,希望提升供水价格。

  马哈蒂尔6月25日接受新加坡媒体采访时称:“我认为,每1000加仑淡水0.03林吉特(约合0.05元人民币)的价格太荒谬了。这在1990或1930年尚能接受,但现在0.03林吉特能买到什么?什么也买不到。”

  新加坡淡水资源较为匮乏,依靠海水淡化、雨水净化、污水净化等方式,新加坡能够提供全国所需淡水的50%,其余50%依靠从邻国马来西亚进口。新加坡与马来西亚于1961年首次签署淡水供应协议,协议规定,在2011年之前,新加坡每天从马来西亚南部的柔佛州进口3.25亿升淡水,价格为每1000加仑0.03林吉特;2011年至2061年,新加坡每天从柔佛州进口9.46亿升淡水。

  早在马哈蒂尔上一个首相任期时,他就曾对此供水协议提出过不满。马哈蒂尔当时认为,马来西亚当年只是出于“人情”才为新加坡供水,但供水价格一直保持不变很不公平。新加坡政府当时对此非常不满,在外交照会中指出:“新加坡政府要特别提醒马来西亚政府, 1961年供水协议中确定的水价,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而且,在1965年8月7日的新马分立协定中,供水协议也得到了两国政府的确认和保证。”

  南非第二大城市开普敦正遭遇400年来最严重的旱情,连续三年干旱使得水库水位长期低位运行。目前,开普敦实行严苛的用水限制,每人每天限用50升水。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由于海水淡化耗时巨大且价格昂贵,南非著名紧急情况应对专家尼古拉斯·斯隆提出了非常规的淡水供应措施:将冰山从南极拖过来,融化后便成了当地居民可以使用的淡水。信心满满的斯隆还计划召开会议,向开普敦官员和投资者兜售这个耗资达1.3亿美元的项目。

  之前曾有预计,开普敦水资源耗尽的“零日”最早于4月12日到来,由于水消耗的降低,开普敦“零日”已被推迟到今年7月9日,但这座拥有400余万人口的沿海大都市所面临的水危机还远未结束。

  斯隆这个石破天惊的想法很难被政府接受,“去年晚些时候我们向地方政府提出后,他们觉得我们疯了”,斯隆表示。不过斯隆坚持认为自己的计划可行。他分析道,每年有共计重达2万亿吨的冰山从广袤的南极冰原脱落,很多块状冰山会漂流到距南非不到2000公里的地方。仅一座冰山就重约7万吨,每天提供1.5亿升淡水,持续可达一年。一座冰山便能满足开普敦近三分之一的淡水需求,比开普敦眼下费尽心思推进的海水淡化等应急措施见效显著多了。

  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称,斯隆的团队会借助一张水下网来拖运冰山。把冰山拖到开普敦耗时三个月,拖运时需要由大型油轮把冰山导引到由南向北的本格拉寒流中。本格拉寒流起始于南极绕极流,流经非洲西海岸。

  拖冰山也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冰山可能有一公里长,在拖运过程中要用织物包裹住以减缓融化。即便如此,冰山到达终点时还是会“消瘦”不少,预计冰山质量的30%将会融化在沿途的海水里。

  冰山约有90%的体积沉在海面以下,其“吃水”深度可想而知,因而到达开普敦时,只能停在距海岸线至少好几公里的地方。不过斯隆及其团队制定了一个计划,从停泊在开普敦外海的冰山内部的一个开口取用淡水。

  为了尽早摆脱严重的水危机,开普敦也在考虑别的方法,除了海水淡化外,还想到了利用超级油轮,把位于非洲中西部的刚果河里的水运到开普敦来。不过,刚果河水已受到严重污染。相比之下,冰山中的冰水是纯水,在最终送抵开普敦的千家万户之前,所需要的处理步骤非常少,优势不言而喻。

  从冰山中取水不是今天才有的主意,早在20世纪70年代,学术界便已提出这一构想。澳大利亚《科学警告》网站去年报道称,一家阿联酋的公司也在规划从南极拖冰山以解决该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不过比起把冰山拖到开普敦的计划,这样的旅程漫长得多,得在印度洋里航行9200公里才能到达阿联酋沿海。

  然而到目前为止,工程操作中的巨大障碍和高昂的成本使得拖运南极冰山的想法仍无法付诸实践。此外,拖运南极冰山对环境的潜在危害也不容小视。2001年,国际水资源协会的一份特别报告发现,“在近岸海域融化冰山物质会导致当地海水水温急剧下降,从而可能对当地敏感的海洋生物造成不良影响”。

  斯隆表示,自己的筹资目标已经完成80%,他希望筹资可以完全由私人实现,不需要地方和南非中央政府的财政支持。而一旦现在开工,斯隆表示,到明年的这个时候就能为焦渴的开普敦每天提供1.5亿升高品质淡水。

  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地球上的海水成分并非一成不变的,根据海相非生物壳碳酸盐岩的成分推测,地质历史时期海水的成分在富Ca低SO4的“方解石海”与富Mg高SO4的“文石海”之间波动,目前大量矿物学证据显示,寒武纪—奥陶纪时期海水与现代海水成分截然不同,属于富Ca低SO4的“方解石海”。

  从海水中蒸发形成的石盐矿物,其蒸发阶段捕获的原生流体包裹体可以直接记录当时的原始海水的成分,为海水成分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材料。然而,奥陶纪时期海洋水体的成分,一直没有来自石盐流体包裹体的直接证据。整个地质历史时期,奥陶纪石盐沉积十分稀少,只有在中国鄂尔多斯盆地的奥陶纪马家沟组的地层中保存了巨厚的奥陶纪石盐。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孟凡巍副研究员、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张永生研究员与国内外的地质学家合作,在奥陶纪马家沟组石盐中发现了原生的石盐流体包裹体,并对其卤水成分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时期海水的成分与寒武纪相似,属于富Ca低SO4的“方解石海”。

  海水成分的变化与早期生物矿化紧密相关,目前有观点认为,寒武纪时期海水成分转变为富Ca离子的“方解石海”,导致以前生活在“文石海”的软躯体后生动物为了排出有毒的Ca离子,于是产生了钙质的外壳,进而出现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随后的奥陶纪时期,海洋处于长期稳定而温暖的环境,发生了“奥陶纪生物大辐射”事件,较低的生物分类单元(目、科、属和种级别)多样性大量增加,海洋生物的丰度和分异度达到了一个高峰,分异度几乎是寒武纪的三倍。同时奥陶纪海水成分也表明与其他地质时代相比,该时期海水中的钾离子更高,是一个十分适宜形成钾盐沉积的时期。

  该论文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Geological Quarterly上,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俄乌白项目”的支持。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跟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8 门徒娱乐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